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影响面大,职业中毒事件频发多发。多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为预防职业中毒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和标准,对职业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一、工程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
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工艺、物料。在生产中,应尽可能采用工艺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的工艺方法,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料,从根本上消除和减少中毒的可能。例如:在镀铜、锌、锡等电镀工艺中,使用到剧毒物质氰化物作配位体,通过工艺改革采用无氰电镀工艺,不再使用氰化物,从根本上消除氰化物的危害;采用静电喷涂工艺代替人工喷漆可不使用含苯涂料,消除了接触苯的机会;用汽油(轻度危害的Ⅳ级毒物)代替苯(极度危害的I级毒物),用甲苯(中度危害的Ⅲ级毒物)代替苯作制鞋的胶粘剂溶剂:油漆中用钛白粉代替铅白、用铁红代替红丹消除铅害;用真空灌装代替热灌法生产水银温度计;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干洗衣物等。
(2)生产过程密闭
其原理与防尘中的密闭尘源相似,是使生产连续化、设备全密闭、输送管道化、操作机械化、控制自动化,将有毒物料限制在全密闭的生产系统中,不和作业人员发生接触,从而消除毒害。化工生产中普遍采用这种防毒措施。平时对生产设备要加强维修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3)隔离操作
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需要,而且要考虑安全卫生要求。有毒的作业应与无毒的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及防范手段。通过隔离室将会排放有毒物的设备与人隔离,如设备在隔离室,则室内应呈负压,防止毒物漏出;如人在隔离室内,则室内应呈正压,防止毒物渗人,室内空气是经净化装置处理后才输人的。隔离操作要靠仪表监测和自动控制来实现。当人进入设备区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4)通风净化
其原理与通风除尘相同。通风净化系统与除尘系统亦相似,由吸风罩、风管、风机和净化回收装置组成。但这两种系统净化空气的方法不同、设备也不一样,除尘系统是用除尘器将粉尘分离出来,毒物通风净化系统是通过净化回收装置将毒物分离或转化而使空气净化。喷涂或胶粘作业中,有机溶剂从涂料、胶粘剂中挥发出来会污染空气造成毒害,在喷涂点、涂胶点装设吸风罩,利用通风净化措施则可以使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浓度控制在卫生标准限值之内。密闭化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发生泄漏时,也是用通风净化措施来消除污染,对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毒物的场所应设事故通风设施及自动报警装置。除对毒物发生源进行控制外,有毒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防止通风不良导致毒物积聚。
二、个人防护措施
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面罩、眼镜等可避免皮肤与毒物接触。皮肤被污染后应立即清洗。
三、卫生保健措施
上岗前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不安排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同的毒物有不同的职业禁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早期中毒者,及时调离接毒岗位并治疗。离岗时体检,判定有否职业中毒。注意膳食结构(如接触氟化物的人员多吃含钙的食物有利于增强抗病力)和营养。重视个人卫生,禁止在有毒作业场所进食、饮水、抽烟,进食饮水先漱口;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减少毒物作用机会,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柜等。下班时做好个人清洁,防止残留污染中毒,高毒作业人员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区,由生产单位统一清洗。配备现场急救药品、器材。
四、组织管理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各项防止职业中毒的管理措施。落实防止职业中毒的责任制,健全各项防止职业中毒的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毒物保管和领用管理;进行防止职业中毒的培训;督促从事有毒作业的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具;加强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的维护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测;定期监测毒物浓度和评价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建立接触毒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制定毒物泄漏、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人员、装备及进行演练。
以上就是关于,毒物危害控制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伸万长期从事,高性能定制业务,品质可靠、标准严苛。如果您最近有这方面的需要,欢迎与我们联系,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伸万安防网站。